增加一個PIXNET的部落格。歡迎大家光臨。
目前分類:散文 (22)
- Mar 24 Mon 2014 17:42
PIXNET
- Apr 25 Thu 2013 09:30
臉書上的生日快樂
今天生日,臉書上湧入一大堆生日快樂的貼文,因此我特別「拜託大家不要貼生日快樂的貼文」。
臉書上的「朋友」二千多人,真正認識的沒幾個。
這種生日快樂的貼文有什麼意思呢?貼的人花時間,看的人也花時間,都是浪費時間。
很多人貼「生日快樂」這樣的東西,如同幾年前簡訊剛剛開始流行的時候一樣,每年過年,總是無數的罐頭簡訊拜年,這種垃圾訊息,以流行之名,讓電信公司每年賺進數億台幣。
今年過年,我注意到沒人再用簡訊拜年了,或許大家也覺得那種拜年的方式沒有什麼意義。
臉書上的「朋友」其實也是這樣,名為朋友,其實是陌生人。要花時間在臉書上交朋友,就應該好好經營,彼此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這種朋友才會產生意義。
科技的發明,讓人們的生活更便利、更享受,但也有許多東西反而大家浪費了更多的時間,就如同現在用智慧手機的人幾乎是無限上網,隨時隨地都在看手機,有必要這樣嗎?
網路上那麼多的新聞、通訊,絕大部份都是垃圾,不看不收、不知道,對你的生活不會有任何影響。
更何況,人的精神有限,在忙碌的現代社會,在工作之餘,其實還滿需要發呆,讓腦袋放空的時候。
- Dec 17 Mon 2012 10:42
書有法
2012.12.17人間福報副刊
學好書法要多久?五年?十年?還是二十年?
許多老前輩總是告誡我們,寫字是一輩子的事,要很有耐心。
寫書法三十多年過去,我看到的事實是,許多人很有耐心的寫了一輩子書法,卻還是寫得亂七八糟。
大部分的人都把書法學不好的原因,歸咎於沒有天分。
以前的書法家,以及許多談書法的書也都說,書法啊,很不容易,要學會書法,如同學佛一樣,要有慧根。
可是,還沒下功夫之前,誰知道自己有沒有慧根?如果下了幾年功夫,甚至一輩子,到頭來才發現自己沒慧根,那豈不是白忙一場?
我寫書法超過三十年,可以很肯定的說,寫書法不需要天才、不需要慧根。可是,絕對要有正確的方法。
學書法,只要方法正確,沒人不會。只是,正確的方法不容易找。很多人教書法是不示範的,很多人學書法是不寫字的,更有很多人寫書法是不臨帖、不讀帖的,種種千奇百怪的教、學書法的態度,即使王羲之再世,也學不會書法。
全文請見: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86896
- Jul 05 Tue 2011 11:08
《典藏雜誌》七月份大幅報導【書有法】
《典藏雜誌》七月份大幅報導【書有法】2011侯吉諒師生書法聯展。
《典藏雜誌》七月份用一整頁的篇幅,大幅報導【書有法】,一般的展覽報導,常常只有二三百字。
除了詳細明列每位參展者的名字,還引用了幾位同學開幕致詞,並對大家的作品讚美有加。
- Nov 19 Fri 2010 07:41
得了文學獎之後
台灣有各式各樣的文學獎,媒體、各級政府、宗教團體、私人企業等等等等單位辦的,種類琳瑯滿目,多到不行。
相對於這麼多的文學獎,出版市場卻越來越萎縮,實在是很大的諷刺。
這麼多的文學獎,鼓勵出什麼寫作人才沒有?而這些寫作人才,將來出了社會以後,又能有什麼什麼工作機會?
坦白說,在台灣目前的環境中,我實在看不出也想不出,台灣的文史科系的學生,將來會有什麼好的工作機會,而得了文學獎以後,又有什麼特別可能。
1950、60年代出生的文史工作者,很多都因為得到文學獎,而投入文化事業工作,文學獎的確給這些人一定程度的鼓勵和肯定,至少,得過文學獎比一般人更容易找到工作,在1970.80年代,是文學副刊、書籍、雜誌的黃金時期,會寫、會編,因而是很重要的能力,但1990年以後台灣的文藝環境越來越惡劣,報紙的副刊版面越來越小,現存的副刊,和文學創作的距離越來越遠,報紙、書籍、雜誌出版市場也強烈萎縮,從寫作到編輯,工作機會都越來越少,得文學獎,也沒有太大幫助。
一個社會要均衡發展,就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文藝人才更是精緻文化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非常非常重要,但是台灣社會明顯向科技、財團傾斜,政府完全沒有文化政策,社會財富也集中在少數財團之中,從事文化事業(包括教育)的人,在這種環境裡,能有多少作為,其實可以預測。
在文化市場越萎縮的情形下,我很懷疑這些一年只辦一次的文學獎,尤其是那種只為了曝光,而和媒體合作的冷門文學獎,到底還有什麼意義?如果有人因為得獎,因此決定以創作為人生的志業,那更是一種嚴重的誤導。
- Sep 02 Thu 2010 10:02
推薦《思考中醫》
最近看了劉力紅寫的《思考中醫》。收穫很大。
以下劉力紅的簡介是從網路上下載的。
劉力紅,男,1958年生。漢族,湖南湘鄉人。醫學博士、教授、廣西名中醫。1978~1983年就讀於廣西中醫學院,1983~1986年留本院溫病教研室任教,1986~1989年於成都中醫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師從陳治恒教授,1989~1992年于南京中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陳亦人教授。 199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廣西中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從事《傷寒論》教學、臨床、科研至今。曾於本科畢業後隨先師李陽波習醫達七年之久。其中有兩年時間與先師同吃同住,親歷了傳統的師徒生活,于傳統文化的很多領域皆受到較為深廣的薰陶,為今後的研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隨後又隨王慶餘下及曾邕生等師修習傳統之易道醫學。1997年晉升教授,1999年起擔任中醫臨床基礎學學科帶頭人。2002~2003年在清華大學人文學院訪問。臨床擅以經方治 療內、婦、兒等科疾病,尤於溫熱劑的應用有較深體會。研究方向:經典中醫的理論及臨床研究、中醫的哲學思考。
《思考中醫》談論的範圍很廣泛,主要集中在對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深入解析,他的思辨方式,廣泛引用中醫經典《內經》、《傷寒雜病論》,參酌《易經》、《說文解字》、《老子》、道家、儒家思想、五行、陰陽等等的知識,層層剖析、相互印證,相當可觀。
當然他也觸及了中西醫學本質上的異同比較,中醫、中醫教學、個人醫學專業養成、中醫教育、中醫現代化的許多困難和問題,比那些不懂中醫卻一天到晚用「科學角度」批評中醫的人,高明何止千萬倍。
劉力紅極度肯定中醫經典《內經》、《傷寒雜病論》的絕對成就,一再剖析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現代科學(尤其是西方科學)無法相提並論的地方,他的論點,不相信中醫的人最好看一看。當然,原本就相信中醫的人,也應該仔細讀一讀,這樣才能知其所以。
劉力紅的書很熱門,當然反面批評也多,但這些批評大都只是抓住文章的語病,並以此放大攻擊其基本理念,這和許多不懂中醫的人,用來批評中醫的方式非常類似。
歷史上,諸多名醫對以陰陽、五行、八卦為相應內容的《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都「敬若神明」,而且也實際並且有效的運用了二千多年,那其中實在有西醫無法企及的成就,劉力紅說,電腦斷層掃描等等高科技所能判斷的,其實還不到《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最粗淺的驗證。西醫最大的長處,是所有的現代科技都在幫助醫生,而中醫最大的困難,是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
台灣各種醫學保健的書很多,而賣得好的,卻通常是那些半路出家、號稱神效的騙子居多,因為提出來的方法越簡單,就越多人相信,相信只要到處拍拍啦、拉拉筋的,吃吃什麼有機食品,就可以去百病、保長壽,有這麼容易的事嗎?
《思考中醫》對想到找到簡便保健方法的人是不適合的,《思考中醫》並不是教你自我保健的書,而且它很深,要很用力讀才讀得下去。但只要詳細讀了,就一定有收穫。
中醫是非常嚴謹的學問,要找到好中醫師,並建立對中醫的基本認識,還是得從正統的中醫書籍入手。而劉力紅寫的《思考中醫》,是很好選擇。
- Aug 09 Mon 2010 09:45
陳瑞獻傳奇
我每年給新加坡來台短期進修華文的學生上課,照例,我一定會問三個問題──新加坡最有名的作家是誰?新加坡最有名的詩人是誰?新加坡最偉大的藝術家是誰?
這三個問題,如果把新加坡改成台灣,恐怕答得出來的沒幾個。甚至可能沒有答案。
但每年新加坡的學生都回答得非常快速、肯定,而且聲音充滿了驕傲──陳瑞獻。
陳瑞獻是誰,為什麼在新加坡這麼有影響力?
陳瑞獻1943年出生於印尼北蘇門答臘的一個小島,祖籍中國福建南安,幼年時來新加坡讀書,後畢業于南洋大學現代語言文學系。沒有顯赫的身世,也沒有龐大的財力,他年輕時候的工作,只是法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的翻譯。
工作之外的陳瑞獻,則同時從事小說、散文、詩歌、 戲劇、評論、翻譯、油畫、水墨、膠彩畫、版畫、雕塑、紙刻、篆刻、書法、佛學、哲學、美學、宗教多領域的創作、研究。
陳瑞獻從一個小翻譯變成大藝術家,短短只用了十幾年時間。
陳瑞獻44歲時當選法蘭西藝術研究院駐外院士,1998年由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提名,他的彩墨畫《大中直正》入選為《世界人權宣言》新版本插圖。2003年,榮獲世界經濟論壇水晶獎,新加坡政府卓越功績服務勳章,並獲南大名譽文學博士榮銜。
新加坡政府很早就提供場地供陳瑞獻當工作室,1996年新加坡建有「陳瑞獻藝術館」。在中國青島,建有「一切智園——陳瑞獻大地藝術館」。
簡單來說,一個藝術家可以得到的榮耀與禮遇,陳瑞獻在40歲左右的時候就全部擁有了,而更難得的是,他備受政府、民間的禮遇與尊崇,與日俱僧。
「陳瑞獻傳奇」的意義,不在於他個人的創作與成就有多麼了不起,而是在於新加坡從政府到民間、從教育到媒體、從文化界到商界企業,構成了一個尊崇陳瑞獻的完整體系,並且使陳瑞獻的個人成就,不僅成為新加坡文化的代名詞,並影響馬來西亞、印尼的華人世界。
新加坡雖然政治清明、經濟富裕,但建國太短,又是種族複雜的移民國家,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沒有自己的文化的國家。但有了陳瑞獻,新加坡卻成為東南亞的文化大國。
「陳瑞獻傳奇」是我見過最有效力的文化建設,事實上,如果沒有陳瑞獻,新加坡的意義,如同沒有了金庸的香港,只會剩下繁榮的經濟。
反觀台灣,有這麼多優秀的文人、藝術家,要選出100個藝術成就不在陳瑞獻之下的,應該很容易,要建立文化大國實在易如反掌,但政府、媒體卻視而不見,甚至視如敝屣,搞得台灣沒什麼藝術家可以在國際上讓人認同,這種長期漠視自己文化的政府,實在難以理解。
- May 05 Wed 2010 09:32
紅水烏龍品茶會
算算時間,季野夫人做的「紅水烏龍」應該快好了,可是,一直沒收到消息,不免有點掛心。
大嫂說今年的茶特別好,不知究竟如何?
紅水烏龍都是預訂的,沒買到的朋友,可能就得再等明年了。
可是這樣的茶沒到喝很可惜,所以,想找個星期日的下午,請朋友來畫室喝茶、聊天。想來的朋友,不管舊雨新知,都歡迎。我就準備泡茶招待大家,其他的點心,有朋友願意提供的就自己帶來,隨意自在。
不過,畫室可以容納的就是十二三人,到時再看看如何報名。
我一直想做一個程式,可以加入會員,以便參加我不定期辦的一些活動。幫忙做程式的朋友很忙,最近可能無法完成,所以,到時也許就開放網路報名。
因為茶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好,所以先存個想法。以免自己忘了。
- May 03 Mon 2010 09:43
台灣的文學獎
台灣各式各樣的文學獎很多,多到已經沒什麼意義了。
台灣沒有專業作家可以生存的環境,因為大家沒有閱讀、買書的習慣,在這種環境下,還有這麼多的文學獎,根本太泛濫了。
台灣需要的,是有人閱讀,形成出版市場最基本的條件,這樣,作家才能生存。台灣不需要太多不重要的文學獎。
肯定、推廣現在的文藝工作者的作品,才是台灣最需要的,不做這些,談文化建設、復興,推廣文藝、鼓勵文化創意產業等等,都是空話。不重視現有文藝作品的社會,怎麼可能有自己的文化?
更何況,許多文學獎,老實說,更不是為了推廣文藝,而是為了企業、公司做變相的廣告,藉著文學獎的名義,可以不斷曝光,這種文學獎,更沒有任何意義可言。
有的學生,可能因為在學校的時候得了一個重要或不重要的文學獎,所以決定要以文學為一生追求的目標,進入社會以後,這個理想立刻會破滅,因為他可能連工作都找不到。文學獎,反而可能是誤導一生的開始。
- Apr 30 Fri 2010 09:32
那個黑黑的叫做墨
到筆墨店買字帖,碰到一位法師,買字帖、也看硯台。
法師說想買一個硯台,旁邊跟著他的一位年紀不大不小的女生,說,那是不是還要買那種黑黑的,可以磨的東西。
我實在忍不住,說,那個黑黑的叫做墨。
墨都叫不出名字,我知道這不是唯一的例子,傳統文化在台灣的教育中流失的情況,比我們想像中嚴重太多了。
沒有文化傳統的地方,就不會知道珍惜現在,因而未來也是令人擔憂的。
台灣就是如此。
珍惜,要從自己做起。
- Apr 27 Tue 2010 15:22
詩意的書寫 ◎文/侯吉諒
古人用毛筆寫字,最重要的就是記錄、傳達他當下的思想、情感。這些寫字最基本的功能,現代大部份寫書法的人卻都完全忽略了。
寫一首詩,卻不知詩的意思是什麼,寫一篇文章,卻連文章都讀不明白,這樣如何可能寫好書法?
王羲之傳世的作品,除了〈蘭亭序〉外,全部都是他寫給朋友的信件,蘇東坡、黃山谷、米芾、趙孟頫的許多重要書帖,也都是寫給朋友的信件,臨摹這些人的書法,怎麼可以不懂他們的文字寫的是什麼意思?
在這種領悟下,我臨摹懷素自敘帖、蘇東坡〈寒食帖〉、〈赤壁賦〉、〈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的時候,就特別留意文字情境與書法技術的結合,有了這層理解,他們寫字時候的呼吸、手的穩定度、情感變化,甚至什麼時候蘸墨、什麼時候重新磨墨,幾乎都可以感覺得到,彷彿懷素、蘇東坡就在你面前寫字。
這種書寫經驗,使我在創作的時候,更能得心應手。從此寫字不再是書寫技術的展現,而是境界的表達。
韓愈在〈送高閑上人序〉中說:「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這樣的境界,只有徹底掌握書寫技術與文字情緒,才有可能達到。
年輕的時候讀白居易的〈琵琶行〉,我對白居易用文字表達聲音的功力非常佩服,〈琵琶行〉從白居易到潯陽江邊送行開始,一層層的拉開視野,彷彿電影鏡頭一樣帶領讀者進入詩的境界,在這樣的作品裡,每一個字都帶有感情,寫這樣詩,不能光是想要寫得漂亮而已。寫〈琵琶行〉的時候,清楚感覺特別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情致流盪在筆畫之中,每一句詩的意境都特別強烈,以後忘了自己是在寫書法,而完全沈浸在文字的詩意中,順著文句的發展寫下去,完全不在乎字的美醜,這些技術層面的考量完全被忘掉了,那是一種真正忘我的書寫,只有在這種情形下,才能把技術發揮到極致,也才能用書法的線條把文字的抽象意境寫出來。
有了這種領悟之後,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創作的時機,細心的觀察自己的身心狀態,在最佳的時候,才下手創作。
以泥金〈金剛經偈句〉來說,這件「金碧輝煌」的書法完全是「因緣具足」的產物。從王國財精心製作的紙張、泥金的調製、書寫時的放下一切的心境,都彷彿如有神助。事實上,任何一個書法家在面對這種精美絕倫的紙張時,都難免會產生「一定要寫出好作品」的雄心壯志,然而,如果不能超越這種心態,下筆時必然有所期待,有了期待就會有牽掛,有了牽掛就不能忘我,寫出來的,將會只是「水準之作」而已,越是期待好作品,越是不會有好作品出現,必須要有耐心等待一切條件都適合的時候,完美的作品就會自然完成。
書法是一種可以表達生命層次的線條,最基本的書寫功力當然是越深厚越好,但是書寫者更要完全浸入書寫的文字之中,才有辦法把自己的情緒與感情轉移到書法的線條之中。長達三十年的詩文創作、大量的古文閱讀、書寫,我在文字上的掌握與領會,使書法很自然成為我日常生活的書寫,每一件作品都精緻如詩,卻又親切的彷彿可以拿在手上閱讀,不是特別為了表現書法技術的書寫,才能達到書法的最高境界。
- Jun 11 Thu 2009 11:32
馬英九管太多了
馬英九日前接見僑界代表,提倡兩岸文字應該「識正書簡」,鼓勵民眾寫簡體字。
馬英九當然可以有他自己的「個人意見」,但作為一個總統,想要用「鼓勵」民眾的方式來改變文字的生態演變,馬英九不是太自大就是太天真。至少,他管太多了。
文字使用習慣的建立,要看有沒有「用到」,而不是總統來「鼓勵」。台商不必鼓勵,自然就會簡體字,要來台灣作生意、投資的陸客,當然也會認得繁體字。我常常去吃飯的香港茶餐廳,那才是簡體字專家,寫的字和我點的菜,幾乎是認不出來。「大才」「花下」是他們自己發明的速記系統,只流通於點菜、廚房、送菜和結帳之間,客人不必懂。
除非也搞一個簡體字證照,否則「識正書簡」的提議基本上是一個笑話。
我從二十幾年前就和大陸的朋友接觸,那時收到的信件和文稿,當然都是簡體字。有些簡體字很難認,但上下文一讀,也就可以歸納出是什麼字。
二十幾年下來,越來越多大陸朋友喜歡寫繁體字,出版的書籍也漸漸出現簡體字版和繁體字版,三不五時也看見大陸有人要推動恢復繁體字,同樣的,許多台灣的朋友多少也會幾個字的簡體寫法,然而無論如何,簡繁體字之間的溝通,向來沒什麼問題,實在不必勞動台灣的總統來推動。
馬英九的政策是不是太親中,以後歷史自有判斷,但他提倡兩岸文字應該「識正書簡」,實在是管太多了。
- May 22 Fri 2009 09:22
書法老師教錯了
書法老師教錯了
長久以來,流傳、存在許多書法的錯誤觀念,有的還被當作「書法的真理」來要求,造成許多人學習上的困擾,以及時間、精力的無謂浪費,甚至一無所成,只剩下一堆錯誤觀念的累積和「沒有天份」的妥協。
為了方便學習,以及正確觀念的傳播,我將陸續整理一些我經常碰到的問題,作比較詳細的解答。
也歡迎朋友提問,我將儘可能的回覆。不過,老規矩是:要留言者,請私下來信介紹自己,未明身份,留言概不露出;文圖禁止轉載、節錄、引用,歡迎連結。
之一、藏鋒
寫書法通常從楷書寫起,一般老師都會要求要「藏鋒」。
老實說,我不知道為什麼寫楷書要藏鋒,更不知道為什麼藏鋒會成為寫楷書的「經典技術」。
可能是因為寫顏真卿、柳公權的關係,尤其是顏真卿,其書法、人格都備受尊崇,小時候,學書法者都要從顏真卿開始。
且不論顏真卿的成就高低,但從顏真卿自己寫的書法看,顏真卿寫字未必都是藏鋒。
顏真卿的楷書的確是用了比較多的「篆意」,即逆筆入鋒的技法,一般來說,這就是所謂的藏鋒。但除了顏真卿,其實其他的書家寫楷書很少逆鋒下筆和藏鋒。
篆書、隸書是要藏鋒的,但楷書就未必,行書草書大部份不藏鋒。
說寫楷書「一定」要藏鋒的,根本就是胡說八道。
- May 19 Tue 2009 11:45
世紀墨色調
煙羅雲山12之1
正在敦煌畫廊展出的作品。
5/16-31世紀墨色調-江兆申/劉國松/賈又福/李義弘/侯吉諒
敦 煌 畫 廊 Caves Gallery
台北市106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70巷18號(清真寺旁)
開放時間 10:30~18:00
- Oct 16 Thu 2008 09:07
盜版《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的海盜版正如火如荼的流竄在網路上,票房也因此急速下滑,不知看盜版的朋友有沒有想過,這樣做的結果,是扼殺等待了二十年的台灣電影的生機。
一個人覺得沒關係,一個家庭可能也覺得沒關係,但很多人和很多個家庭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海角七號》是一個好不容易才發生的奇蹟,是台灣文化產業長久長久以來,所需要的一個希望,《海角七號》的成功,固然屬於導演、演員、音樂、作詞等所有工作人員,但更屬於台灣這塊土地的一種鄉土的、文化的自覺與回顧。
愛台灣不能只是政黨的口號,文化建設的希望更不能寄望官方的機構。
《海角七號》這樣的奇蹟,台灣已經等了二十年,這樣的奇蹟不能也不應該被盜版輕易毀滅。
你,看了嗎?看的是盜版嗎?
- Oct 15 Wed 2008 16:27
《海角七號》的愛情變奏
長相思.一夜情
──《海角七號》的愛情變奏
【請先閱讀】
我一向不喜歡談電影,因為我覺得,好的電影必須要親自去看,任何談電影的文章,無論其分析多麼高明,都必然不能不觸及電影的情節。
但是,在不知道情節的前提下享受劇情的發展,本來就是看電影的極高樂趣。
因而我認為,透露電影的情節,是不道德的,所以,如果您尚未看過電影《海角七號》,請不要讀這篇文章。
因為,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將詳細分析《海角七號》的一些成功因素,而這不可避免的必然要提到電影的情節。
當然,如果您已經看過電影,或者已經知道情節,那麼就請您閱讀這篇不算短的文章。
如果您尚未看過《海角七號》,那麼,就像許多朋友跟我說的那樣,趕快去看。
任何商品的暢銷,一定要具備成功所需要的必要條件。
《海角七號》,無論編劇、攝影、旁白、配樂、演員、剪輯各方面,都極出色。這是電影成功的必要條件。
然而這些「成功必要條件」的集合,並不足以說明《海角七號》之所以風靡台灣的原因,尤其是在台灣商業電影已經瀕死二十年的慘狀下,居然可以創造出百萬人以上的觀賞佳績,除了網路行銷、口耳相傳的力量,電影本身必有其可觀、回味、探索之處。
閱讀全文請至《海角七號》的愛情變奏
- Sep 24 Wed 2008 08:49
惡質「靜思語」海報
一個社會文明的極致成就,通常表現在宗教上。
因為宗教的力量大過任何政治、法律、道德的規範,那些規範只能使人遵守一定的法則,但宗教卻可以使人完全託付其生命的理念。因此表現於宗教的物質,無不精美絕倫,這種情形,古今中外,少有例外。
倒是在台灣,常常看到例外。
目前最容易看到的例子是「靜思語」,因為貼得簡直可以說是滿街都是。
宗教界領袖的「法語」深入民間,是幾年前以農曆春節的吉祥話開始的,在政黨、政治人物千篇一律的「恭賀新禧」中,「日日是好日」之類的吉祥話的確令人一新耳目,加上是高僧名言,更有幾分祈福消災的心理作用,因此這樣的年節貼紙應該是廣受喜愛的。
也許是這樣的緣故,高僧們的法語忽然就多了起來,星雲、聖嚴、證嚴,幾乎都很容易看到,前二者的還算節制,最近證嚴的「靜思語」卻排山倒海一般,老實說,已經到了泛濫的地步。
「靜思語」的流傳、傳布,在此之前已經無所不用其極,大愛電視、慈濟的刊物、發行的小冊子,都是「教內流傳」,後來《講義雜誌》幾乎每期都有一頁的摘錄,已經是商業化的置入式行銷,現在更是透過海報的張貼,讓人幾乎無法不得不看到。
中國人總是喜歡背誦、傳誦一些道理的短句,作為修身養性、待人處事的座右銘,好像把這些短句時時放在眼前就可以達到潛移默化的功能。
不管有沒有這種潛移默化的功能,以前這些事情總是私人在自家書房或牆壁上「向內」張貼的事,要沈默是金,要以天下興亡為己任、要溫良恭儉讓,這都是你家的自個的事,不必到處貼得大家都知道,更不必像個思想的上級指導員那樣,時時刻刻在街頭牆角告訴你要如何做人處事、如何說話、如何思考。
孔子也不過說每日三省吾身,現在這樣無論白天黑夜都市鄉下山上海邊,抬頭四望皆靜思,不也太無孔不入了嗎?
「靜思語」除了張貼得太泛濫,還製作得非常不美觀,極其醜惡的字,配上莫名其妙的樹幹折枝和一隻醜醜的鳥,完全沒有美感可言,而且尺寸一點都不含蓄,大得讓人在十公尺之外就可以看得出來字的海報的內容是什麼。
以前中國人總是把最好的書畫條件奉獻給佛教,所以才創造出最好的紙磁青紙和金粟山藏經紙來抄經,深藍色的磁青紙是專門用來寫泥金的,故宮有幾本明朝的佛經磁青紙冊頁,可以說是典雅華麗到極點,金粟山藏經紙原本是用來印佛經的,但因為紙質極佳,所以乾隆皇帝特別喜愛,已經印了佛經的紙還拿來寫字寫詩,這都是因為應用於佛教的文物特別精美的緣故。
「靜思語」是大量印刷的東西,當然不可能用太珍貴的紙張,不過,以慈濟動員能力,如果發起徵求台灣書法家書寫「靜思語」,應該會有很多人願意來當義工的吧?
請書法家一件件的寫在好的手工紙上,慎重的蓋上印章,那就是一件可觀可賞的半藝術品了,這樣請回去,花點小錢裱好,掛在家裡,應該可以增加幾許書香氣質,也才靜得下心來欣賞、思索。
現在呢,惡質的海報張貼在各種花花綠綠的牆壁、玻璃、木板、鐵門上面,貼得非常「青菜」,歪斜不正,凹凸不平,連最簡單的整齊乾淨都沒有。有的「靜思語」甚至就貼在「跳樓大拍賣」、「全面六折嚇嚇叫」這些殺氣翻騰的標語旁邊,實在一點都不莊重、靜思。
這樣的視覺效果老實說是市容的一大污染,在台灣已經夠髒夠亂的市容裡,再增加一個更髒更亂的元素,我也不相信這麼多這麼難看的「靜思語」,有什麼引人深思的可能。
- Sep 10 Wed 2008 14:27
硬黃紙書金剛經偈句
佛教在中國,於唐朝的時候達到最鼎盛,資治通鑑記載,當時全中國寺廟四千六百所,蘭若四萬個,僧尼二十六萬多人,高達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書法也在唐朝到達完美的顛峰。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張旭、懷素的狂草,成為一千五百多年,學習書法的最佳典範。
玄奘法師取經十六年回長安後,奉旨翻譯佛經出版,唐太宗親自寫序,並集王羲之的字刻成石碑,這就是著名的「大唐三藏聖教序」,佛典與書法深入中國文化至今。佛教經典的書寫,也幾乎成為中國歷代大書法家的必然功課,元張即之、明董其昌,近代的弘一大師、溥心畬,都留有珍貴的寫本。
寫經,要比平常的書法創作,多了許多華嚴肅穆的心情。對我來說,寫經,總是要心情最安靜,筆墨最精良、選用最好的紙,並且要有某一種嚮往和境界的時候,才會動筆。
常常有人問我,寫經,是不是會有特別的感覺,當然如此,不過,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要先有特別的虔誠和安靜,而後才能進入寫經的心境。
因為重視書法,唐朝的書法用紙非常講究,紙張做好以後,要再經過染色、塗佈和打磨加工,寫經,因為有虔誠供奉的心情,往往最為講究。寶藏佛指舍利的法門寺地宮保存了盛唐最精緻的文物,經書的講究,超過常人想像。
手工紙專家王國財從材質和製造方法上,再現唐朝書法紙張「硬黃紙」的原貌,使寫書法的人有機會體會唐人的書寫風範,紙性細膩、強韌、硬挺,書寫非常順手,不必擔心宣紙般的容易暈染,墨韻的表現極為細緻,有著非常安靜深沈的古意,對寫書法的人來說,可以說是神兵利器。
用這樣的紙張來寫金剛經偈句,顯得肅穆華麗,更重要的是,金剛經優美的意境和高深的佛法,以及書寫時的心情意境,都在線條的流轉中表露遺。
- Sep 10 Wed 2008 09:55
都是柚子惹的禍
2008年9月6日到台南,約了阿鏜先生、平台兄、ARWEN兄和WEBER見面。
早上十點多先去阿鏜家,音樂大師的家裡長什麼樣子,讓人非常好奇。
平台兄、ARWEN兄陸續到阿鏜先生家,平台兄人如其名,是電腦高手,ARWEN兄是研究音響工程的成大教授,短時間內沒辦法很詳細介紹,只能大略的說他們都是資深樂友,這樣對阿鏜來說,比較容易想像。
阿鏜的電腦剛剛送修,一般工程師的方法是直接重新FORMAT,一切應用程式都要重來,如果用電腦習慣不佳,可能連工作檔案都從此消失,平台兄教我的方法簡單、安全,阿鏜聽了直呼太可惜了、太慢認識平台兄了。
不過,平台兄答應阿鏜,要再找一天到台南幫他整理電腦。
中午約在健康路吃飯,ARWEN兄特地訂了三瓶法國白酒,昨天剛剛到高雄,來不及拿,所以他決定先回辦公室拿另一瓶聽說也很好的紅酒。
出門吃飯前,阿鏜要我們參觀一下他的工作室,極寬敞的空間,最搶眼的是書桌後面靠牆有三四小提琴盒,一把看起來很沉舊的小提琴擺在上面。
阿鏜說,那把小提琴的聲音很好,我把小提琴拿在手上端詳半天,想像它的聲音,平台兄也好奇接過去看,說:「它的共鳴的確很好。我們這樣講話,就可以感受到它在共鳴。」平台兄對聲音很敏感,不是一般的敏感,從這樣的小事就可以知道。這就是為什麼我家的音響系統完全按照他說的處理,什麼要買、什麼要賣,什麼要換,我都照辦。
本來我是要去健康路的一家日本料理店,不過阿鏜夫人建議另一家養生火鍋店,客隨主便,於是開車出發,沒五分鐘就到了,WEBER已經等了一陣子了。
我介紹WEBER是第一次見面,說是網友,阿鏜聽了又是一臉的驚奇。沒想到WEBER說他太太也是網路上認識的,很奇妙的故事,以後有機會再說。
這家火鍋店比較特殊的地方,是許多蔬菜都是各類的藥草,大家各自拿菜、開火、煮食。
吃了半天,回去拿酒的ARWEN兄始終沒出現。打電話也沒人接,這樣就沒辦法了,只好繼續吃喝聊天。
大約快一個小時,ARWEN兄才終於出現,臉上有可以察覺的不愉快。
他說,他老婆要他去麻豆載文旦回來,好送給今天忽然來明天就要回去的老婆的父親,可是他昨天忙了一整天,很累,「今天不想動。」
因為他來得實在太晚,所以就要他趕快先吃。等半天,他的鍋子一點動靜都沒有,我幫他看了一下,原來電源沒開。這個成大資工系的教授顯然真的心情很不好,因為他居然連電磁爐都搞不定。
只好講笑話逗他,笑話講完,水開了,ARWEN兄開始吃中飯,臉色逐漸柔和。我忍了再忍,終於把剛剛一直想問的話問出來:「台南到麻豆來回不到一個小時,事情就搞定了,為什麼不去?」
他老兄一直強調,他不是不去,只是「今天不想去,因為昨天很累很累。」而且他覺得,解決事情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讓他岳父回去的時候「順便」去麻豆載文旦。
咦,我說的不是普通國語?怎麼會聽不懂?於是再問一次,這次說得比較明白些:「今日事今日畢,和老婆吵架比較花力氣。」
他說,「我真的很累,怕開車去會出意外,你不要看我可以騎腳踏車到美濃來回,那都是用意志力在撐呀……」
有意志力可以撐著騎腳踏車到美濃,沒意志力開車到麻豆?這個數學題目我算不懂。於是閉嘴。
又過了半小時,實在熬不住好奇,所以我再問,麻豆賣文旦的是你同學,不可以叫他幫你選嗎?他說不行,因為他同學賣的都是熟人,如果他不去,他訂的文旦只是眾多訂單的一個,所以不會特別幫他挑,這樣如果拿到不好吃文旦的人會怪他,像去年誰誰誰就和他抱怨文旦不好吃,所以一定要自己親自去挑。
這可以理解,好吧,那只好找個時間去一趟吧。可是,我還是疑惑,不過短短距離,為什麼不今日事今日畢還要和老婆吵架花力氣?
他說,還有別人的文旦要一起選,「我得自己挑、自己包裝、自己寄,光是大羅和RAY就要120斤……」
什麼,那兩個騎腳踏車聽音樂的傢伙要訂那麼多?
不會多呀,ARWEN兄說,去年大羅一天就吃掉八個文旦,還把原來要和RAY分的50斤文旦全部獨吞了,所以今年很早就訂了120斤。
這樣哦,我開始有點了解他為什麼說昨天很累今天不想去挑文旦了。不過還是問了頂關鍵的問題:「那你岳父要多少?」
100斤。
好傢伙?什麼文旦大家都這樣訂?
於是再問,這樣哦,那你一年要挑多少文旦?
「我老婆開了一個很長的名單給我,我自己也有一個名單,兄弟姐妹、親戚五十朋友八十的。全部加起來至少也要5、6百斤。」
於是我終於問出重點了: 那你要花多久時間挑文旦?
他說,在山一樣的文旦堆中挑文旦,再包裝,再寄,至少得5、6小時。
說完,他長長嘆了一口氣,說,累啊~~~~
我則是目瞪口呆,連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事呢,那就是 ──
1.從台南到麻豆買文旦絕對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2.買文旦如果那麼容易,就不必特別跑到麻豆買。
那麼,既然會親自到麻豆去買文旦,一定是──
1.文旦很好吃,
2.數量很大。
3.要很有精神的時候才能挑到好文旦。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再小的事,都可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
- Sep 08 Mon 2008 14:26
新開周五書法班
準備新開周五晚上7.30-9.30的書法班,現在接受報名。
只有八個名額。
報名請用電子郵件,寄hou.jiliang@msa.hinet.net,來信請務必告知:真實身分,包括姓名、年紀、經歷。
我的書法班有規定,請請參考〈關於書法課〉一文。
以下這兩篇一定要看,免得彼此的期待不一樣
http://blog.chinatimes.com/hjl/archive/2008/07/03/294631.html
http://blog.chinatimes.com/hjl/archive/2008/06/21/290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