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


IMGP6221.jpg


很老生常談的話了,可是也是顛撲不破的至理名言。

《老子》的名言通常是「大A若─A」,A是正面的狀態,─A是反面的狀態。其實道理都差不多,和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之類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智若愚這樣的句子太像座右銘,不容易寫得有情致。

寫這個句子的時候,總是想到我的那位本名「明智」後來改了一個很難記的名字的大學同學,他自己取了一個號,叫若愚,現在叫若漁。

houjiliang04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準備新開周五晚上7.30-9.30的書法班,現在接受報名。

只有八個名額。 

報名請用電子郵件,寄hou.jiliang@msa.hinet.net,來信請務必告知:真實身分,包括姓名、年紀、經歷。

 我的書法班有規定,請請參考〈關於書法課〉一文。

以下這兩篇一定要看,免得彼此的期待不一樣

http://blog.chinatimes.com/hjl/archive/2008/07/03/294631.html

http://blog.chinatimes.com/hjl/archive/2008/06/21/290565.html

 

houjiliang04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f023.jpg


一般,這樣的句子應該是寫成「很有佛心來的」的風格,像弘一大師。

以前臨過弘一大師的字,綿裡勁鐵,一筆一畫都可以寫出滿身汗。

弘一大師的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中風格特出,因為屏棄一切外在可見的技巧和形式,不食人間煙火到極點,然而不食人間煙火只是外在表現的結果,以技巧而言,沒有極高功力寫不出來,沒有書寫功力而模仿弘一大師,結果便是軟綿綿的一條條蚯蚓。

卻沒想到寫成這樣張揚的字,筆畫之間都看到情緒,真應了另一句空即是色了。

用淡墨寫的,所以筆畫中的輕重緩急、轉折映帶都清清楚楚。

是色皆空,無論書法或修行,都極難。

houjiliang04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近年書畫,迭悟國財兄紙品殊具渾厚之能。

houjiliang04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友人寄贈安徽宣城泥金箋,試書對聯。

houjiliang04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詩的聲音
──蘇蘭的詩歌朗誦
文▓侯吉諒

認識蘇蘭,是在2004年初夏,她來看我的荷花展。
那天來看展覽、聽演講的人很多,所以並未深入交談,只覺得是一位談吐不俗的新朋友。
後來,我們開始有一點聯繫,也偶爾會在國家音樂廳和翁林樣、蘇蘭夫婦相逢,還曾經一起去看過電影試映,慢慢才知道她是藝術的重度消費者,在國語文教學的專長之外,對電影、音樂都有很深入而廣泛的接觸,她看的畫展、參加的新書發表會,可能比我還多,也才知道她和許多文藝界的朋友都很熟悉,因為她曾經朗誦過這些朋友的作品。不過,當時我還不知道蘇蘭在詩歌朗誦上有過人之處。
後來,蘇蘭突然和我聯絡,說國慶大會籌備處要她繼續指導學生在大會上的詩歌朗誦,原來她一直擔任這個工作。不過她還沒答應,除非我為他們寫一首詩。
寫作近三十年,很少寫這種「命題」式的作品,更何況是國慶大會要用,那豈不是要寫得鏗鏘有力、主題光明、歌功頌德?光是想到這些限制,立刻就靈感跑光光。這種事,當然答應不得,也不可能答應。
不久以後,蘇蘭寄給我她以前朗誦的錄影資料,倒是還很清楚記得,當音樂響起,當節奏、旋律和情緒慢慢進入詩句應該出現的時候,她那很難形容的聲音朗朗響起時,我就知道,我終於遇見了,我心中一直在期待的,讀詩的聲音。

我第一次接觸詩歌朗誦,是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和現在的小朋友比起來,可以說是非常晚的開始了,不過,在1970年代,台灣可還不像現在這樣,已經全面接受現代詩,那時還有一些國文老師會在課堂上攻擊現代詩,說現代詩的許多缺點。因此,在上大學後立刻接觸到詩歌朗誦,而且是在非文學院的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很奇特的際遇。
那是在迎新晚會上,幾位學長用古箏、琵琶、簫伴奏,又是演奏又是表演又是朗誦的詮釋著宋朝大詩人陸游著名的作品〈釵頭鳳〉。
後來,一直到我大學畢業後好多年,才知道那一場演出,竟然是那十年間最為特殊的一次。原來,我大一的時候,中興食科好幾位學長,分別在合唱團、辯論社、國樂社、國劇社擔任社長,他們演出的「釵頭鳳」正是當時中興大學最有才藝的幾位同學傾力合作的結果。除了主誦的學長獲得全國大專學生詩歌朗誦第一名以外,化古妝報幕、說故事的,是辯論社長,吹簫的,是合唱團長,現在中興大學食品生命科學系系主任方繼。
二十多年過去,但那天晚上的感覺卻依然清晰強烈,以前讀詩,從來沒想到過會有這樣震撼的感動。
也許就是受到學長們結合了音樂的詩歌朗誦所啟發,兩年後,中文系的老師要我幫他們系上的「中文系之夜」寫一個劇本,而且要結合舞台劇、音樂、舞蹈、和詩歌朗誦,我居然毫不遲疑的答應下來,並且以一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風塵中的俠骨〉這首三百多行的長詩。當時也未想到,畢業那年,我竟然就以這首長詩獲得「時報文學獎」,並因獲得這個當時名家雲集的獎項,從而決定了我日後以文藝為職志的人生方向。
我寫作初期,受到余光中先生的啟發最大,余先生那時的詩作特別有意追求音律的美感,當時風靡全國的校園民歌,很多就是以余光中的作品或模仿他的文字風格寫成歌,我雖然不刻意追求押韻,也儘量避免把詩寫成歌詞,但對詩的音樂性表現和用音樂來表現詩,卻有很多嘗試。後來甚至出版了一本詩集《交響詩》,其中有許多作品,就是在詩與音樂之間互相啟發。
誠品書店剛剛開幕的那幾年,台北的詩歌朗誦其實還滿活躍的,除了誠品固定有「詩的星期五」活動,邀請詩人朗誦自己的作品外,也有幾位不寫詩的朋友特別專注詩歌朗誦的表演,後來,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樣蓬勃的風氣,竟然就忽然消失了。
沒有了詩歌朗誦,其實對作者和讀者而言,甚至對詩來說,可能都是一種損失。
將近十多年了吧,雖然我偶爾還是會找出一些西洋的詩歌朗誦來聽聽,但基本上,詩,似乎是沈默了,只能在心中偶然想起,像一陣風的吹過。

是啊,現在回想起來,蘇蘭就是用這樣的心情、這樣的音樂,很慧黠的讓我為她的詩歌朗誦寫了一首詩。
對我沒有答應為國慶大會寫詩,蘇蘭似乎並不在意。但她卻在一個午後忽然來訪,帶一位越南回來的朋友看我畫荷。又提起了:「詩寫了沒?」我順口就念了出來:「台灣的天空,春天的時候,總是吹著微風……」,我從來不是一個可以把詩念得很順利的人,居然就這樣,直接把尚未寫的詩念了出來。
蘇蘭很興奮,我卻不置可否,寫了二十多年的詩,我後來比較喜歡讓詩來找我,而不是像年輕的時候那樣,苦苦追逐著詩的恍惚如風的意念,誰知道呢,說不定,這首詩也就這樣,永遠未完成。
卻沒想到,就因那幾句順口讀出來的未完成的詩,蘇蘭用限時專送寄來一片電影原聲帶,說要讓我聽一首音樂,那是電影《香料共和國》中一首名為〈宇宙〉的插曲。她覺得那幾句詩等同於這首音樂給她的感覺!那首音樂真是動人極了,我設定了重複播放,一遍遍的聽著,音量越開越大聲。在音樂如風般的流動中,忽然,一個個完整的句子自動出現……
還記得那天,在高溫的酷熱之後,居然便打起雷來下了大雨。碰到這種天氣變化比較大的時候,我的靈感總是特別豐富,一首本來並沒有想到要寫的詩,居然就這樣完成了。
我把幾乎完全沒有修改的〈台灣四季〉email給蘇蘭,畢竟,是她的音樂讓有了寫詩的靈感,應該請她先睹為快。
我寄給她那晚,她跟著〈宇宙〉的旋律念了一遍,完全沒有排練,所有的節奏、情緒和變化,詩與音樂都如同天作之合一般契合,她說,詩念完的時候,音樂也剛剛好漸弱、結束,她說本來要在電話中念給我聽,後來覺得效果可能打折扣,覺得一定要當面朗誦給我聽。隔天,蘇蘭就和慧平來找我,只為了要當面念我的詩給我聽。
那天,她的朗誦真是完美極了,我雖然無心之作,卻不得不承認,那首詩似乎就是為她的朗誦而寫。
〈台灣四季〉順利完成。那一年,台灣兩位跆拳道選手得到奧運冠軍,主辦單位希望我的詩還可以表現出「奧運精神」,我只是答應了蘇蘭,既然寫了一首還可以的詩,她可以任意使用,但主辦單位不懂文學卻要作者為政治服務而再修改詩作的做法,我就不可能接受了。後來蘇蘭竟也因此辭去詩歌朗誦的指導,讓我覺得非常抱歉。
無論如何,我對蘇蘭在詩歌朗誦方面的傑出天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麼年來,我聽過不少文學作品的朗誦,也曾經和台灣、大陸的許多配音員、作家合作過錄製有聲書,其中當然也有相當好的,但總的來說,還是蘇蘭第一。
後來陸陸續續聽蘇蘭朗誦其他詩人朋友的作品,我覺得,蘇蘭的詩歌朗誦,不只是朗誦,也是對作品的詮釋和再創作,精采之處,有時更勝過原作可能表達的意涵。也有不少人反應,聽過她的朗誦,對我的詩,似乎更能了解,也更感動。
就因為這樣,才建議蘇蘭好好開一次詩歌朗誦會,不要讓這種感動的力量分散了。
差不多足足有一年的時間吧,每隔一陣子就會收到蘇蘭詩歌朗誦會籌備進度的電子郵件,我也多多少少了解整個籌備過程的辛苦和複雜,但看到小小的建議,竟然真的慢慢形成一個正式而規模不小的詩歌朗誦會,卻也忍不住有一點點小小的得意。
節目手冊印刷前夕,蘇蘭突然來電說我要我寫一篇文章當序,因為我是讓他們每一個人忙得團團轉的「始作俑者」。想想也是,雖然「始作俑者」的說法太誇張。不過,為這樣一個精采可期的詩歌朗誦會寫點文字,總是應該的。

現在,音樂已經響起,蘇蘭和她的學生們都已經上台,你,準備好了詩的心情了嗎?

houjiliang04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蕭雄淋先生囑為其新書《溫城筆記》」寫序,除了覺得與有榮焉,依舊感到深深的慚愧。

著作出版請人寫序,總以師長為宜,因長者的人生閱歷、知識學問可以對自己的作品提出深邃的看法,可貴的意見。然而這些年來,雄淋先生法律之外的著作出版,總是要我寫點文字,答應寫序,實在是過份的僭越,然而又不能推辭這樣的盛情,只能勉強應命,但還是得「聲明在先」,我的文字,只可以說是先讀為快的讀書感想。

數年前開始,因出版公司的法律需要,請雄淋先生當法律顧問,凡有智慧財產權的疑慮,他總是可以三言兩語的提供最正確的答案,公事談完,我最喜歡聽他談讀書、生活方面的諸多想法,常常覺得,這位忠厚正直的律師,學問實在是深不可測。我認識許多學問淵博的學者教授,但以閱讀之廣,似乎很難有人能出雄淋先生之右,後來知道他整理了許多讀書筆記,承他慷慨,以全部的電子檔案見贈,閱讀之後,才知道自己原來以為的廣博,還是和實際情況有相當的距離,當時我想,這些筆記不但摘錄經典著作的菁華,並有他個人的深邃見解,如果可以出版,是很有意義的事,至少,可以讓喜歡讀書的人,通過雄淋先生的筆記,既能快速吸收經典的菁華,又有很好的讀書參考,至少,光是看他羅列出來的經典書單,也很受用。
這樣的書,在台灣出版生態日益媚俗、取巧的情形下,很難受到書店的青睞,幸好雄淋先生不在乎銷路,在沒有太多市場、成本的考量下,終於出版了幾本樸實而紮實的書,這些書果然無法暢銷,但根據讀者的回函反應,可以肯定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可惜,後來我主持的出版公司因股東理念不同結束營業,雄淋先生的讀書筆記,也就沒辦法完全出版。
《溫城筆記》可以說是上述讀書筆記的延伸,較諸以往出版的幾本書,內容依舊紮實豐富,因寫法的不同,面貌更豐富完整,閱讀吸收上,也比較容易。從「溫城筆記」、「心靈筆記」、「佛學筆記」、「法律筆記」、「時事筆記」、「其他筆記」的分類,可以清楚看出書的內容,是生活經驗與讀書心得的雙向轉化,也是對人生、時事的深度關懷。
一般來說,人到了某一年齡、成就,自然對人生會有一定的體會和看法,其中難免有些因個人經驗所產生的偏見,但更多的,還是所謂的人生智慧。這樣人生的智慧,非常可貴,可提供他人作為警惕參考,然而,這樣的智慧也並不容易體會,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知識累積,甚至不容易表達。
或許正是讀書讀得多了,雄淋先生的每篇文章,在自己經驗和看法之外,總似在隨手之間,就舉出古今中外諸多偉大心靈的智慧結晶。
在一般人的生活當中,除了老師以外,大概沒有比律師更善於「引經據典」了,也許是長年的律師工作使然,所以蕭雄淋的文章中,到處可以看到極為高明的經典引用。
小的時候作文,老師總是教導,要記得多引用名人、偉人的名言,來增加文章的份量,也許是對這種制式作文的反感,後來自己寫作,不知不覺的就很少引用經典,看到引用太多經典的文章,通常也不會喜歡。
蕭雄淋的文章卻是例外,而且他文章中精采的部份,通常也就是在各種引經據典的推論中,反覆論證、質疑和引申,那是數十年生活、閱讀、思索的結晶。這樣的結晶,展現的,也正是這位正直、博學的律師的生命價值觀。
數年前,蕭雄淋先生因為健康的考量,毅然放下繁雜的律師業務,把事務所交給年輕的同事經營,到加拿大和妻女團聚。生活環境的改變,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體驗、思考與台灣截然不同的生活方法、態度與價值觀。
生活兩地的人,總是可以輕易比較出一些不同,但對長期關注台灣政治、人文、環境,甚至整體社會價值觀的蕭雄淋來說,他想要探討的,顯然是更深刻的「為什麼」。由於注重養生,所以他的生活中接觸到許多癌症患者在「大病之餘」,對生命、生活完全不同的態度,那是完全不同於台灣絕大部份人每天忙碌工作、賺錢,斤斤計較名利、工作得失的態度,這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或許不一定那麼感人,卻充滿值得深思的角度。
在心靈筆記中,他以簡短但直指核心的筆法談人生的哲學、談生命的意義、生活的態度,和溫城筆記一樣,充滿重新檢視生命價值所在的哲學思辨,對汲汲營營於名利的人來說,或許還非常的忠言逆耳,但對忙到沒時間思考自己生活、生命的人來說,卻有極為震撼的效果。
蕭雄淋並不像某些心靈書籍的作者,一味鼓吹平淡的生活態度、甚至誇大清貧的力量,用輕薄短小的感人小故事來販賣廉價的心靈雞湯,他畢竟是一位入世深刻、經過辛苦努力才獲得成就的律師,他並不否定名利,只是從更宏觀的時空角度,來檢視世間的成敗得失、富貴榮辱,對不太思考生活品質、生命意義的人來說,或許陳義過高,但對想要尋找生命意義、生活價值的人而言,蕭雄淋的心靈筆記,已經提供了許多難得可貴的真知灼見。
由於善於閱讀、思考,所以蕭雄淋對事情的看法,也比常人深刻、明晰,這樣的特點,在佛學筆記中顯露無遺。他不僅直言質疑佛教經典中讓人感到困惑的地方,也不諱言當前台灣佛教界的通病,甚至對比丘、比丘尼的出世修行、不關注現實世界的疾苦,此起彼落的寺廟興建的富麗堂皇,以及廣大佛教信眾心態上的偏差,都一一指陳,這些銳見,在大量佛教原典的引用下,正如當頭棒喝,讓人猛然驚醒。卻不知,這樣苦口婆心的獅子吼,是否震得醒沈溺在梵唄佛唱中的迷糊心靈。
法律筆記是書中反而最少引用經典的,作為長期執業的律師,蕭雄淋當然對台灣的司法有深刻而超然的了解,司法人員的辛苦,某些司法制度的不合清理,在幾個真人實事的故事中傳達得非常清楚,「
任何一個案子其實都應該有社會工作人員同時參與和觀察整個案子的進展,不能任由被告自生自滅」,「在第一線解決當事的問題,法官就無須再浪費司法資源去做冗長的審判」,「正義遲延的時候,正義就會褪色,就會失去它的色彩,就不再是正義。」 這樣清楚明白的理念,或許是台灣司法界最欠缺的認知吧。司法改革是很重要的議題,但不一定需要冗長的討論和複雜的立法程序才能改變,但願有權利改變台灣司法的人,能多參考蕭雄淋的意見。
時事筆記中,蕭雄淋談了不少政治、社會的理念,相信都是一時一地某些事件的發生,讓他有所感慨,因而寫下心中的理念,可惜的是,由於沒有記載是什麼樣的時事,引發他的感觸,因此不容易感受他所闡述的理念,是在探討現實社會的哪一種現象,也減弱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深刻。
最後收錄的「其他筆記」,其實可以不必獨立分輯,因為這些文章還是離不開蕭雄淋的生活與閱讀,我猜想,或許是作者覺得其中某些文章談的是個人的成長經驗背景,「只是」自己私人的感受,比較沒有什麼思考深度,所以另輯處理。其實,對讀者來說,這樣的文章也許是最有趣的,因為可以了解作者究竟是如何成長的。而了解作者,不正是閱讀其著作所必須的功課嗎?

在這本書中,一定,必須,要特別指出的特色,是每一篇文章前面的古詩,蕭雄淋先生雖然是理性的律師,但他感性的文學心靈,也敏銳異常,並且都表現在他的古典詩詞作品中,他寫的古詩,對寫新詩的我來說,是不斷驚喜的閱讀經驗,很難想像,一個現代人,竟然可以寫出這樣古意盎然的詩詞,而且詩情文句都有所寓意、有所寄託,甚至比他的文章本身,更容易引人沈思,例如,在談經典著作一文中,他竟寫出「孤身萬里上雲霄,劍氣縱橫宇闊遙。惆悵當年雖寂寞,江聲夜雨客聽潮。」這樣的絕句,放在詩作成就最高的唐朝詩人作品中,未必遜色。
有很多人看書,碰到引用的文字或古典詩詞,常常會不自覺的「跳過去」,千萬不要犯這種錯,否則損失就大了,提醒閱讀這本「溫城筆記」的所有朋友。

houjiliang04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